《拣爱》明面上是以AVG互动选择玩法为主的文字游戏,玩家需要在设计好的故事中通过抉择,来推进故事发展,并通过选项来影响到故事的结局。显然,这不能完全满足开发者的目的,这种止步于对话的“方式”,是武断且片面的。诚然沟通是有效的,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全是理性的解疑,情感同样需要来自感性的慰藉。《拣爱》暗地里,真正想要呈现的内容,是依托于故事情节而展现的游戏性。在真正的感情里,嘴上说不如行动做,如果你不能早些发现这个秘密,就会惊讶地发掘,任凭你怎么抉择,结局都只会向“坏”的方向发展。
举个例子,在第一个故事中,当你的女朋友向你抱怨工作中的不满时,你如果还在屏幕下方的对话框里思考什么是正确答案,猜测自己该用怎样的话术,那就着了制作组的道。
每个游戏玩家都或多或少玩过几款Galgame,我们在游戏中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话术,这是游戏玩家的定向思维,但我们不妨将这个场景代入到现实生活中,对话真的可以解决所有争端吗?显然对话不能,在你心情不好时,你母亲可会给你做上一桌好菜。这时的我们,显然要做得不是气定神闲的权衡利弊,而是走向心上人旁给她一个拥抱,每一个活着的人,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安慰爱人,为什么要仅仅局限在言语上。
这是《拣爱》第一个故事中设下的陷阱,亦是这个游戏的机制核心。从2G时代开始,年轻人们开始更习惯于使用社交设备来相互接触,从短信到QQ再到微信,方便的同时也开始让人们逐渐丧失行动力。现在的年轻人只在聊天APP上打出冰冷的三个字,你只会告诉自己能说的都说了,却没想过把能做的都做了。它教会我们的,是男女情感间平等的相互付出,与身体力行的行动。
在第二个故事中,玩家会体验到一个崭新的精神内核,同时也是对圆满的全新定义。不知道你们的成长里,有没有这样一个引路人,热情地将你带入到某个领域后又抽身离开,只留下你一个人在原地发挥余热,燃尽的火焰下是寂寥的一抹灰,灰不干净,你不甘心。
《拣爱》的机制会给我们留下后路,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房间里的记忆,生活里的回忆,让远在异国的青梅竹马回到身边。于是我们轻车熟路地一步一步打动女孩,最终成功留住了心上人,皆大欢喜。
如果在上一个场景中,你选择了那个“陷阱”似的结束选项,虽然做出选择时的你痛苦无比,但各自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后,两个人都努力完成了志向,不再有牵挂的他们潇洒无比,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。
兴许,90后确实是叛逆的一代,我们仿佛注定了,出生就是为了离开这座长大的城市,为了离开而成长,为了成长而离开。我们会去另一座城市念书,去另一座城市工作,和一个陌生的人相识,最后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扎根。
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这很悲哀,也不觉得这会成为焦虑的缺口,每个世代的人们都有着专属于那一代人的成长路径,我们这代正好如此而已。两亿的单身男女,你是其中一个,我也是,但这值得让人烦恼吗?哪一点都不值得。 有喜欢的人就去表白,没有也无足轻重,一个人的生活也好,两个人的生活也罢,适合自己步调的生活,才是最好的状态,没有必要强人所难,《拣爱》这样说。